线上线下齐发力 千方百计促消费
实体店掀起“直播带货”潮
图一:我市不少实体店开始直播带货。
图二:商户利用抖音进行直播。
图三: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播在练习直播带货。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洲 郑栋梁 文/图
“刚一登录官方账号,我就收到不少私信。”在巴中市集合众创空间,今年25岁的堇禾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海霞从去年3月就开始从事直播电商运营及培训,“直播是个风口,效果太立竿见影了。”
受疫情影响,基于互联网的云端消费成为热门。在明星网红、流量主播带货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实体店也开始试水在线直播,并逆市迎来“暖春”,直播带货也成为新经济炙手可热的话题。
“疫情期间,谁都变成了带货主播。”在这样的感叹中,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市场销售正通过转战线上寻求突围之策,门店直播带货成“热潮”。
火爆背后,直播带货成效如何?是否会成为“长久之计”?又存在哪些“误区”?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商家及相关部门。
现象
实体店直播带货
成“热潮”
9月9日,巴中市2022年就业援助“暖心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暨金秋招聘月网络招聘会正式启动。与往届网络招聘会有所区别的是,此次招聘会除依托巴中公共招聘网等线上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外,还采取“直播”“视频连线”形式组织72家企业在线发布用工需求信息,提供就业岗位5220个。当天,全网浏览量达37.56万人次。
如果说“直播带岗”尚属新鲜,“直播带货”早已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抖音短视频直播平台,不难发现,我市不少实体店都在进行直播带货。
9月25日晚,位于平昌县响滩镇的来点村农食品专营店,抖音平台粉丝8.2万,主播正在通过直播销售黑豆干、盐菜、豆瓣、麻花、面条、泡菜等农村土特产,该账号店铺显示商品已售7.4万单。
晚上7点,东风风神巴中锦瑞的抖音账号准时开播,不到五分钟就有近百名观众涌进直播间。作为巴中锦瑞汽贸有限公司的官方授权账号,巴中锦瑞目前在抖音平台拥有8万粉丝,每晚直播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平均在线观看直播人数不下百人。同一时段,还有十余家汽车经销门店也在进行直播带货推广。
“我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看直播,确实很有意思,也让我很心动。”有购车意向的市民贾鹏告诉记者,先通过在线直播了解心仪的车型,再到线下门店去体验,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不仅是可以现时交易的商品,不少服务行业的商户也加入了直播带货的队伍,例如美容院、摄影机构、餐厅等在直播时都纷纷上线代金券、消费券,吸引消费者眼球、扩大影响。
9月27日下午,一家酒店正在直播销售餐饮套餐。同日晚间,一家美容美发店也开始了直播,两名主播显然受过专业培训,他们推出了洗剪吹、烫染、皮肤清洁等10个商品链接,9.9元的洗吹造型套餐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下单。此外,一家海洋馆也在直播销售国庆期间的门票,记者打开商品链接看到,单人票、双人票、三人票等都有不错的销量。
对于不少喜欢网购的人而言,下单之前先点进直播间了解商品的详细介绍,已经成为习惯。“这款手机看起来还不错,给我妈用正合适。我把直播间链接发过去让她先看看。”最近,市民吴博正准备给妈妈换一部手机,按照往常习惯,他熟练地点击进入各手机专卖店的直播间,在线挑选心仪的商品。“跟纯文字、图片介绍相比,直播间能够让人全方位地详细了解商品的优劣,从而让消费者更好地作出判断。”吴博说。
成效 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双赢”
在巴城开烧烤店的谢小燕,也尝试了直播吸引潜在客户到店消费,凡是观看老板直播“云吃肉”并截图的客户,都可以凭截图到店享受优惠价。“来店里消费的顾客,我会给他们推荐我的账号,让他们记得观看直播时截图,可以打折。直播间人气最高时有近千人。”谢小燕说,自从开始直播后,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不少客人还直接私信预约,每年能多挣个七八万元。
从事儿童摄影的白庆东,最近也来了一场网络直播摄影作品发布会。观看直播时,消费者只要拍下预付订单,就可以享受新品摄影套餐现金减免、影集相册赠送等优惠。
今年56岁的赖兆福,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拥有近5000名粉丝。2017年,赖兆福成立了芭来尔农业发展公司,主要生产黑玉米、黑面条等农产品,但由于知名度不高,加之经营不善,导致很多产品卖不出去。
转机发生在2020年。当时,赖兆福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技术,课堂上老师提到了直播带货一词,赖兆福迅速付诸实践。他在抖音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并在上面发布了一些与农产品相关的视频。
“通过拍摄一些短视频,可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我们公司的‘黑色产品’。”赖兆福介绍,依靠拍摄抖音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每年能给公司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
直播的“紧张刺激”,吸引了不少人下单。对于商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客源,也提前回笼了一部分资金。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通过直播主播的介绍,买到了心仪的产品。
促销 实体门店线上线下齐发力
如今,门店的定义发生改变。门店不再是产品物流的仓储,更不是一个产品转移的窗口,从产品交易中心到服务体验中心,门店承载着企业产品、品牌文化、服务体验、价值观全部触点。
“我们虽然在不断拓展线上销售平台,公司直播账号有上万粉丝,进行直播带货效益在百万元左右,但线下销售门店作为优质商品和企业文化的一个宣传展示中心仍将保留。”长赤翡翠米业公司总经理方绍国介绍。
为促进产品销售,在线上营销方面,该公司还先后开发了天猫商城、工行融e购、832、北京果然、上海鼎优、邮政邮乐购、良源、昀辉、果农、巴三红土地、上海本来生活、上海品购、光雾优农、巴山佳华、江苏亦正、南江合创等多个线上平台的网店。目前,长赤翡翠米系列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全国28个省份,实现线上全年营销收入3000余万元,占销售总额的26%。
据了解,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长赤翡翠米曾作为军粮供应,因此又被称为“红军米”。在线下销售方面,以打造“红军米”为依托,长赤翡翠米陆续开设了三个带有红色主题文化的特色门店,同时向红军后代及部分人群给予特殊优惠,让更多人了解长赤翡翠米品牌。
“直播带货后续趋于常态化,将长期与传统销售模式共存。”方绍国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清商业的本质,打造产品品质、差异化品牌才是重点。当消费进入新模式,企业需要门店来迎接和满足个性化的产品和精神追求,同时利用线上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增进与买家实时互动。
提醒 直播带货需专业化运营
站在直播带货的风口,参与并不是意味着获利。“直播带货这行,没有想明白就很容易被带偏。”从事直播带货两年的向俊臣表示。
“直播是系统化的工程,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后端的配套及时跟上,包括产品、立体化宣传、仓储物流、安装售后等多个方面。”巴城某品牌家电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高端家电和智能产品,更需要用场景体验来吸引用户下单,通过产品体验或家电解决方案来解决用户需求,激发用户购买的欲望。因此,实体门店要从用户体验着手深挖消费者需求,才能改善当前的不利局面。
“直播给外人的感觉就是一场热闹的演出,但背后却是一整套严密的管理体系。有人负责征战,有人负责殿后,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的是抱团取暖和团队协作。”向俊臣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直播带货的门店虽多,但他们的主播多是店内员工,一些主播未受过专业的直播培训,因此直播间人气比较低,观众数量很少。
而直播是高度场景化、人性化、动态化过程,对团队成员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与门店销售不同。向俊臣介绍,直播除了关注播主流量,更需要发动整个营销团队的执行力,强化从蓄客、讲解,到直播、下单,以至于售后服务等全链条的沟通。
此外,如果线下门店仅仅是因为短期的销量低迷,不惜成本强推直播,把直播带货当成救命稻草,而没有融入品牌运营、产品渗透率等长远规划,或许能带来短期销量的飙升,但这样的直播并不能算成功。
说到底,直播只是“术”,企业更应该研究“法”。“在走直播路线之前,必须要考虑清楚,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直播。”向俊臣表示,作为企业来说,产品和品牌本身才是核心。
链接:
我市多措施提振经济促消费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步提升
在实体门店通过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促销的同时,我市各级各部门也多措并举提振经济、促进消费市场活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先后出台《巴中市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巴中市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等措施,更新优化“30工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倾力打造服务业重点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上半年,市商务局分批次先后投放1300万元消费券用来促进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不仅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同时也为更多实体门店带来了商机。
自发放消费券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8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全市消费品市场稳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促消费政策措施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培优规上限上企业14家,新建或提升同城电商平台3个。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电商交易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5%。
“扩内需、促消费,才能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出台奖励扶持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以财政支持坚定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以真金白银鼓励扩大市民消费,切实拉动市场消费稳定增长。
直播带货既要看当前更应利长远
曾洲 郑栋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发展,电子商务随之蓬勃发展,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不少商家进行销售的新选择,也带出了消费新活力。但直播带货中也不时出现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情况,这警示我们:直播带货不能仅注重当前利益,而应从商品质量、性价比等方面发力,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
与传统消费体验不同的是,直播带货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在主播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演示下,给人一种在实体店购物的体验感,让人足不出户就能选购到优惠心仪的产品,极大便利了生活。作为商家,诚信经营带来的好口碑是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广大商家和带货主播更应把好商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在直播带货时不能向消费者传递虚假信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消费者。
在推动直播带货行业行稳致远的路上,政府部门的监管不能缺位。要加强对“直播带货”新兴行业的监督管理,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实惠,让其更加规范。
作为消费者而言,直播带货既影响着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面对各种商品的诱惑,消费者更应秉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冲动造成损失或浪费。
客观地说,直播带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无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和风险。我们应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才能推动直播带货迈向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在促进消费经济增长中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