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不停步 凝心聚力再出发
——巴中市2021年正风肃纪暨民生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纪实
杨运胜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四风”问题233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55人,其中处分202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97人;
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22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26人,其中处分538人;
开展“4+2”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25人,其中处分147人,追缴退赔资金2750万元。
……
一组组数据背后,体现了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惩贪治腐的坚定决心,凝结着纪检监察干部正风反腐的坚毅担当和护航民生民利的坚实行动。
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过去的一年,巴中市纪委监委秉持“为党守卫党放心,为民守护民安心”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坚守初心使命,强化政治担当,突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用实际行动打好乡村振兴“接续战”、扫黑除恶“攻坚战”、民生领域“保卫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强化政治监督
保障落实落地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目标定位和“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市县乡换届、常态化疫情防控、衔接乡村振兴等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坚决查处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以及不作为、不担当、假作为等问题,确保“两个维护”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牵头开展换届风气督查督导。建立纪检、组织“双轮驱动”监督机制,实行市级巡察、县级驻点结合,实现监督全覆盖,市换届风气督查督导3轮次,查纠问题215个。市党代会和两会期间,推行3个“112”机制,即在监督链条上,把住一前一后两端;在监督模式上,实行一团一组两跟;在监督重点上,盯紧一内一外两点,实现监督无盲区。前瞻性启动政治监督调研,规范完善县处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开展问题线索起底,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做实廉政审查前期工作,为全市平稳清爽换届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提级监督。细化常态化疫情监督5方面15项监督任务清单,全市纪检监察组织组建139个督查组同步开展疫情防控督查,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发放工作提示函、提醒函196份,督促整改问题1500余个。深化提级监督机制,既严肃查处违规违纪典型问题,又切实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今年8月,市纪委监委机关对疫苗接种工作中责任不落实、作风不务实的重点乡镇实行蹲点督查和暗访抽查,对问题处置提级把关,坚持法纪情理一体贯通,对10个单位、28人作出精准问责处理,并按“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23名党员干部免予问责。
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过渡期间监督纳入责任制检查、政治监督调研重点内容,形成联动监督合力。对权责事项清理、过渡期政策断档、乡村工程项目清理、三级联动督查等5项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督促清理工程项目928个,发现问题148个。市纪委监委机关牵头,统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力量,紧盯工作、责任、作风三落实,围绕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薄弱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发放工作提示函、提醒函210份,督促整改问题1137个。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问题95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48人。
“‘两个维护’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纲’和‘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洪斌说。
守护民生期盼
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1年6月23日,市电视台一档别开生面的节目引起巴城26万余群众热切关注,纪检发布、局长交“货”、现场见证、书记点评,每一道环节都亮点纷呈、引人入胜,央视移动新闻网、四川观察、抖音等媒体同步直播,群众点赞数达12.14万次。这档自带流量的节目《眼见为实》,源于我市创新开展的“三小两房一证”集中治理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部署要求,我市选取小诊所、小卖部、小饭桌,公租房、新建小区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领域闲置房、转租房,不动产权登记证等“三小两房一证”作为治理重点,以小切口撬动大监督,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大政治。全市“三小”领域清理销毁过期食品药品32余吨,13713家“三小”市场主体规范经营;清理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公租房承租户793户,433户住房困难群众提前搬进公租房;新建小区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已交付使用1.83万平方米,186个“问题楼盘”7.24万户达到办证条件(已颁证3.8万余本),占摸排总数的85%;43.7万户农村房产进行了确权登记。该项工作受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督导组和省纪委监委充分肯定,并被《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治理。深化发改、住建、卫健、人防四个领域系统治理,扎实开展人社、经信两个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查处典型问题526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25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追缴退赔资金2750万元,推动建立完善制度102个。深化系统治理“后半篇”文章,牵头开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土地出让金等“两费一金”清缴,共清理欠缓缴40亿余元,督促催收11.9亿余元。
常态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8件38人,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8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推动“打伞破网”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持续加强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探索大数据时代监察机关监督新方式,推动建成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阳光监管平台,累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61.89亿元,惠及2048万人次。推广建立民生数据阳光监督平台,探索建立“厘清微权力、细化微职责、画出微流程、开展微体检”监督机制,推动“微权力”规范运行。
“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纪检监察机关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始终把民生‘痛点’‘堵点’作为心中牵挂,视信任为责任、视使命为生命,努力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曹曦文介绍。
持续纠治“四风”
破立并举培树新风
“通江县委原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原党组书记、县长王军违规收受礼金、礼品的问题……”2021年12月31日,市纪委监委权威发布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引起广泛关注。
“紧盯重要节点,注重过程监管,节前预防抓警示、节中联防抓监督、节后惩防抓查处,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岳啸文介绍。
每逢重要节假日,市纪委监委通过集中通报曝光、下发通知、编发短信等形式,打招呼、发信号、提要求;开展明察暗访,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盯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送礼等节日易发多发问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久久为功,化风成俗。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整饬“四风”顽疾。全年发文数压减30%,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同比大幅减少,市本级年初预算压减率12.83%。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33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55人,其中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05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75人;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建设“回头看”,抓好废改立,从源头上扎紧篱笆。
认真开展“吃公函”专项治理,推动整改问题128个,查处问题27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6人,推动完善制度机制13项。扎实开展窗口腐败治理,督促窗口单位及时梳理纠正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在审批审核、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等方面问题265个,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督查整改问题137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0人,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16项。
“紧盯‘四风’隐形变异和全市‘讲真话、做实事、去繁冗,有情怀、扬激情、反颓废’作风要求精准监督、从严整治,有力促进干部作风持续向好,推动党风政风不断改善,为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市纪委常委、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马同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