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食品安全 聚焦民生福祉
——我市打造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图一:集中销毁过期假冒伪劣食品、药品。
图二:食品快速检测。
图三:监督检查大型商超食品安全。
图四:对食品安全重点单位进行检查。
图五:在通江县检查食品安全。
图六:填写现检笔录。
宋君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罗黎明
这段时间,成都乡村厨师陈瑜到巴城女儿家暂住,跟女儿女婿外出就餐时,他都要打开手机APP“查安康”,查一下就餐餐馆的“食安指数”。他说,巴中推出的“查安康”大数据监管,让市民就餐有选择,还可以通过APP对食品问题进行举报投诉。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出台《食品安全述职检视评议办法》,建立“查安康+市场e监管”新模式,组织“你点我检”,集中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等15项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线上公开征集食品安全问题线索”活动,打造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未发生级别以上食品安全事件。
班子挂联
“一把手”公开述职
12月21日下午,巴中市2021年度食品安全述职检视评议会议召开,各县区、市食安委24个成员单位进行了述职。参与评议的“两代表一委员”、食品安全专家、市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媒体记者代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现场提问,各县区、成员单位负责人当场作答,现场“辣味”十足。提问结束,评议代表对所有评议对象现场打分,并现场公布测评分数。测评结果将纳入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内容,并将抄送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管联系领导、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目标绩效办,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长任食安委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这在全省少有。实行一名市委常委加一名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挂联一个县区的食品安全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三张清单”,明确党政干部、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让巴中食品安全工作“一枝独秀”。
为高位推动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今年4月初我市出台了《巴中市食品安全工作述职检视评议办法》。《办法》规定,各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一把手”要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公开述职。“一把手”的述职报告公开接受群众和媒体的评议。由“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企业代表等组成评议组,对各部门述职检视情况进行打分点评,排出“好、一般、差”等次。评议结果公开通报,倒逼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监管部门“具体抓”、企业“主动抓”、群众“共同抓”的共治格局。该做法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市长何平同志的肯定性批示,进一步压实了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具有重大示范效应。21日举行的评议会议,便是对《办法》执行情况的有效检视。
为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我市还开展“眼见为食”全媒体直播活动,组织开展“局长交货”活动,全媒体直播晒成绩,各相关部门的局长到直播现场汇报食品安全整治成效。开设“局长直播间”,邀请县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进入抖音直播间,针对群众线上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回复。
智慧食安
打造大数据监管平台
今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系统工程。在“智慧食安”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查安康+市场e监管”新模式。截至目前,学校食堂、大型餐饮单位、食品生产企业、重点食品经营企业、药店等高风险9854家经营单位入驻“查安康”,“市场e监管”使用率达到80%,群众点击数达40余万人次,全市食品安全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到了全省第4名。
市食安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利用平台,结合市场安全风险,排查提炼市场主体食品安全风险点50项,形成风险检查项目库,对主体发送检查任务,进行多维度大数据实时分析,进行点对点监督整改。该负责人介绍,我市在推动“智慧食安”平台物联设备接入以来,在学校食堂、重点医院、星级酒店等领域,累计安装近200路直播设备、转码器,通过加强对物联设备的数据监测,让监管更加精准。通过“查安康”APP,对主体证照、量化等级、安全承诺、留样信息、进货公示等主体自律信息进行公示,以数字信息为桥梁,实现自律风险隐患降低。引入由经营信息、健康晨检、风险自查、公众评价等多维度数据构成的食安指数机制,公示排名企业食安指数分值,各个经营主体之间形成指数对比,提升企业自查积极性。建立企业索票索证线上管理流程,对学校食堂类等高风险主体单位,要求线上留存采购票证,实现问题追溯清、经营行为明。
同时,引导群众通过“查安康”APP对餐饮、学校等可视监控,提升公众参与度。通过公开指数排名信息,倒逼商家自律规范经营,由“政府急”变为“商家急”。通过“有奖真拍”,鼓励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和监督食品安全工作。通过大厅视频、手机终端实时监控平台,让消费者在就餐前提前察看后厨。在陈瑜看来,巴中推出“智慧食安”平台,让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共享监督管理成果,就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入驻“查安康+市场e监管”系统的巴城一酒店餐饮部负责人说,我市推出的这个系统,也让餐饮企业的内部管理实现了全链条、无死角,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你点我检"
靶向抽检护民生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印发《2021年“你点我检”专项抽检活动方案》,组织多轮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抽检活动,全力打造群众监督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新格局。活动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开在网上邀约群众“点名”投票,“点”出自己最关心、最期待的10种食品。执法人员联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深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校园市场、母婴用品店等经营场所开展“你点我检”专项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媒体记者现场感受抽样人员进行样品购买、样品封存、系统录入、文书记录等抽样程序。完成600批次群众指定抽检和5000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性和评价性抽检,其中区级食用农产品及大宗食品抽检700批次、核查处置不合格食品51批次,守牢了食品安全底线。
我市积极探索、推动食品安全检监联动机制,把抽检监测与执法监管、企业主体责任融合。年初根据抽检监测的数据,列出问题清单,定期销账,全部向社会公开。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两项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食品监管部门根据发现的300批次不合格或问题食品,制定了12项重点任务及实施方案。出台协作、协商、联动等系列办法,组成从田间到车间、从市场到餐桌等监管环节的“剑阵”“剑网”,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围绕检验数据及研判结果开展“六查”“六问”,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近年来,我市企业充分认识到了食品专业技术在食品安全及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与高校、科研单位、检验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开始走上围绕安全标准孕育地方特色品牌之路,全市通过认证认可的国家级、省级有机食品多达80个。
铁拳执法
集中整治护航食品安全
11月10日,我市通报了第三批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8个典型案例全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火锅类餐饮企业"地沟油"专项整治案例。这是我市针对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火锅类餐饮业"地沟油"进行专项整治成果。专项整治中,在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8家火锅店经营场所内发现回收火锅底油,当事人涉嫌经营使用明令禁止的回收火锅底油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人被刑拘。
今年以来,为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我市积极完善"两法衔接"机制。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检察院会签了《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市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从案件移送与法律监督、涉案物品检验与认定、协作配合与信息共享三个方面解决当前食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作问题。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共移送食品安全案件23件,公安机关移送起诉食品刑事案件3件18人。
把打击作为最有力的监管,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为此,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扎实推进“两个行动”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集中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等14项专项治理行动,整治食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开展“小诊所、小卖部、小饭桌”集中治理,打破卫健、教体、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的壁垒,开展违法行为联合惩戒。今年全市查办食品安全案件1860件,查办大案要案11件,其中罚没金额50万以上案件1件、移送起诉食品刑事案件13件18人、侦办省公安厅挂牌督办食品安全案件4件。
“作为食品安全的牵头部门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破除监管瓶颈;做好宣教服务,构建共治体系;突出发展意识,助推产业提质;把关重点环节,牢筑安全屏障,持续打造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戚思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