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团队预约排到年底
红色恩阳古镇迎来教学研学热
图:7月上旬,一参观团到恩阳古镇开展党史党性教学。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云良文/图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时光荏苒,当年的红军街原貌依然,117处革命旧址、87幅红军石刻标语保存完好,红色遗迹随处可见,恩阳犹如一座露天革命博物馆。
日前,四川省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了10条研学线路,恩阳区恩阳古镇红色遗迹入列。
革命旧址多 400米街道有原川陕省机关旧址13处
恩阳古镇苏维埃政权旧址群落内,红旗猎猎。1933年6月中旬,红军曾将红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迁到恩阳,总指挥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当时就在恩阳古镇工作、生活。
古镇上正街和下正街是革命旧址最多的地方。在长约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陕省仪阆县委、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旧址13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8处。
其中,在古镇正街14号的“工农旅馆”门口,矗立着刻有“恩阳县革命法庭旧址”字样的石碑。“恩阳县革命法庭成立于1933年6月,是如今保留下来较早的革命司法机构旧址。”店主李发荣介绍,在当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革命法庭审结刑事案件、镇压反革命、调处各类民事纠纷等,有效地保卫了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成果,维护了苏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革命烈士罗荣昌是革命法庭主席,在一次行踪暴露后,被国民党抓住,剖腹挖肝,在胸部填满鹅卵石,游街示众。在就义前,罗荣昌慷慨激昂地宣告“红军是杀不完的,一定还会回来的”。
像罗荣昌这样的红色故事在恩阳还有很多,这些红色故事也为来恩阳古镇旅游的游客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研学旅行热 7月以来40余个参观团队来此开展教学研学
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恩阳古镇入列全省研学线路名副其实。“今年七月以来,就有68个团预约,43个团队已开展党史党性教学研学……”恩阳古镇管委会干部廖立成介绍。
恩阳红色古镇革命旧址多,“原汁原味”“保存完整”是最大特色。红色资源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依托红色资源,放大红色效应,传承红色基因?
恩阳将传统的走一路、观一路、听一路解说蜕变为沉浸式红色初心之行,守护好革命精神家园。
“列宁模范学校,‘模范’之处在于,川陕苏区列宁小学优秀模范学生,在此集中学习后又走向革命战场……”日前,恩阳区农村农业局63名党员神情庄重,列队聆听那段峥嵘岁月,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
参观完红色恩阳古镇后,刚入党不久的党员、游客张程明感慨:“开展红色研学,是一次问心检验,崇敬之心去,许多感慨回,重装再出发。”
廖立成介绍,目前参观团队预约排到了年底。他也提醒,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行团队需提前预约,游客需落实扫码、测温等防控措施,景区将适时限流错峰运行。
红军精神传 古镇治理有方有序
红色资源丰富,也为恩阳古镇治理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
“近年来,针对恩阳古镇红色遗迹、旅游景区、老旧社区于一体的特点,恩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古镇治理模式。”恩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恩阳区文治街道老场社区地处古镇核心区,红色是古镇的重要底色。”老场社区党总支书记卢英介绍,社区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载体,将红军精神融入党组织建设。
尤其是2021年以来,老场社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厚植革命优良传统,培育发展10余名党员担任“红管家”,擦亮“古镇管家”治理名片。“我们还组织辖区党员、‘双报到’党员常态开展‘红色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认领并完成‘微心愿’1200余个。”卢英介绍,通过瞻仰红色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讲红军故事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铭记革命先烈、学习先进典型、传承优良风尚、争做文明古镇人。